干切削技術是為適應全球日益高漲的環保要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而發展起來的一項綠色切削加工技術。1995年干切削的科學意義被正式確立,1997年的國際生產工程研究會(cirp)年會上,德國aachen工業大學的f.klocke教授作了“干切削”的主題報告;1999年1月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設計與制造學科”受資助者會議上,國際著名的刀具制造廠mapal公司的總裁b.p.erdel博士也作了有關美國干切削發展的主題報告,干切削技術已經在各國工業界和學術界引起廣泛的關注。目前包括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干切削的研究,干切削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到了生產領域,這與這些國家的工業基礎雄厚和環保法規特別嚴格有一定的關系。其中德國企業尤為普遍,在大批量生產中,已有10%-15%的加工采用干切削技術,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世界許多知名的機床廠商在他們的產品目錄中都有干切削機床加工中心。日本在干切削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研究,最近他們已開發成功幾種不使用切削液的干式加工中心。在其中的一種機床上,裝有液氮冷卻的干切削系統,從空氣中提取高純度氮氣。在常溫下以5-6個大氣壓的壓力將液氮送往切削區,可順利實現干切削。